涞水县麻核桃产业作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0年12月,“涞水麻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1年,又先后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类型趋于多样,加之网络传播带来的放大效应,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在涞水县司法局指导下,依托县麻核桃协会成立了“涞水县惠农麻核桃协会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纠纷化解新路径,为麻核桃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构建多元调解机制,提升协同治理效能
调解委员会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构建“行业调解+法律支持+部门协同”多元联动机制。一是全面排查调处纠纷,主动对接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介入诉前纠纷及3·15、12345等渠道接收的投诉。二是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等专业力量,建立警调、访调、诉调、消调等多渠道对接机制。三是对调解不成的案件,依据纠纷性质与紧急程度分类引导,推动当事人通过行政、司法等合法途径解决争议。该机制有效融合行业专业优势与法律、部门资源,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二、聚焦源头预防治理,筑牢产业发展防线
调解委员会坚持关口前移,将预防与排查作为重点。一是融合乡镇基层治理与协会专业力量,系统排查矛盾纠纷与信访苗头。二是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深入核商、电商直播间,聚焦订金支付、品相承诺、售后保障等高频争议环节,实施精准风险监测。三是针对“回血直播间”“不退不换”潜规则、商品标注模糊等行业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上门指导、制定规范、组织培训等方式,推动形成自律共识,从源头上防范纠纷。
三、探索调解新路径,拓展纠纷化解实效
为切实推动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调解委员会持续探索多元化调处路径,着力提升调解工作的效能与覆盖面。一是构建“行业+法律”协同机制。邀请法律顾问参与调解并对调解协议进行专业审核,确保结果合法合规。二是畅通“线上+线下”双轨渠道。运用视频连线等技术手段,高效处理异地纠纷;针对复杂案件,灵活采用“背对背”疏导与“面对面”沟通相结合,促进沟通、化解分歧。三是深化“调解+宣教”融合模式。注重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与示范作用,通过微信群、专题培训等多种载体,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助力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最终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行”的综合治理效果。
四、典型案例分析处理,体现调解实际成效
麻核桃品质纠纷事例。2024年5月至8月,北京消费者郭先生向涞水核商刘某支付5500元订金,预订精品货头级麻核桃;8月12日,郭先生到店挑选价值7000元的核桃并支付尾款,双方约定阴干一周后发货。郭先生收货后发现核桃存在“黄”色瑕疵,要求退换,刘某以“当面挑选”为由拒绝,仅同意精修。协商未果后,郭先生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在抖音平台曝光,引发舆论关注。调解委员会介入后,明确双方争议焦点为核桃质量瑕疵与退换货权益。工作人员通过深入沟通,耐心向刘某阐明消费者权益与地标品牌保护的重要性,促成其同意全额退款,双方就此达成和解。调解委员会随后通过官方平台发布事件说明,及时澄清事实,有效维护了“涞水麻核桃”的品牌声誉。
“回血直播间”调解事例。2025年3月,调解委员会陆续收到多起针对核商王某的退货申请。经调查发现,王某在“回血直播间”销售拼接工艺品三棱核桃时,对商品属性介绍含糊不清,消费者收货后以“商品与预期不符”为由要求退货;尽管该类“回血”销售有“不退不换”潜规则,且王某曾在直播中口头提及,但由于其未充分履行商品信息告知义务,消费者仍坚持退货。初期,王某配合度较低,拒绝退货请求。调解委员会研判后认为该纠纷涉及面广、示范性强,随即联合保定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及委员会调解员组成专项小组,多次与王某进行沟通。小组结合《电子商务法》中商品信息披露义务,深入解析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法律关系,强调诚信经营对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经反复沟通与释法说理,王某最终同意为所有申请退货的买家办理退款,相关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在县司法局指导下,涞水县惠农麻核桃协会调解委员会通过构建多元调解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创新工作模式,有效化解产业纠纷、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了地理标志品牌声誉。实践证明了专业调解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下一步,涞水县司法局将持续加强指导,推动完善行业自律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为麻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乡村振兴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涞水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 杜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