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安国市人法院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打造6个特色“枫桥式人民法庭”,建立“药香枫桥”系列机制,绘就平安乡村、和谐家庭建设新“枫”景。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公正效率”,夯实人民法庭坚实“堡垒”。安国市人民法院针对人民法庭空心化、参与基层治理不深等问题,将审判资源和力量配置向人民法庭倾斜。一是高度重视夯实法庭坚实“堡垒”。先后18次召开党组会议部署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积极争取资金投入,配齐配强法庭人员,改善法庭办公条件,紧盯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把定分止争做深做细做实。二是实行纠纷审理属地化。让人民法庭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纠纷快处中心”,开设“找不到人窗口”和“一次性解决热线”,促进纠纷就地处理、快速裁决、彻底化解。在全市人民法庭开展立调审执“一体化”改革,减少纠纷解决流程,群众无需往返奔波即可“家门口”参与诉讼。三是构建解纷方式多元化。依托综治中心整合矛调资源,建立“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站、巡回审判点”纠纷预防化解网络,组织干警深入3832个网格,推动形成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法院干警组成的“3+1”“四员”递进解纷模式。积极推动审判力量下倾一线,在198个村、7个社区综治中心设立法官工作站(联合调处室),张贴便民联系卡,邀请熟悉本地社情、说话有分量、处事有方法的老党员、村干部等乡村贤达,以特邀调解员身份运用释法说理、情感感化等方式,用群众身边人调处群众身边事,释放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二)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打造新时代“药香枫桥”特色品牌。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能动司法,塑造“如我在诉”现代化的审判理念。一是针对婚姻家事纠纷。创新“1314”婚姻家事调解法,通过一个反面典型案例、三个必须做到、一个温馨视频感化和四个到位,让当事人的心理得到“缓和”,真正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二是针对涉中药材交易案件。建立“药香枫桥”系列机制,“协会+党组织、部门、法官、律师、基层网格”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根据“行业枫桥”法治化路线图,形成“协会受理-调解-仲裁或诉讼”无缝衔接的调处化解全链条工作流程,运用“示范性判决+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处置模式,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限。三是针对法庭执行案件。全面推行财产保全告知制度,制发《申请财产保全告知书》,在最短时间、最快流程、最少花费的解决纠纷,“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其中药市法庭2024年办理保全100余件,同比增长31%,执行案件同期减少36%,和解自动履行率显著提高。
(三)做实司法宣传,深入群众释法明理。人民法庭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一是巡回审判多迈一步。设立“巡回审判点”,实现案情调查到村、矛盾排查进户,以“快速办、就地办、联动办”将案件化解在田边塘头,做到“释法一案,教育一片”,让“无讼”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巡回审判活动100余次,旁听庭审万余人。二是融入网格领先一招。依托与乡镇联合调处工作机制和网格化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格“首道防线”作用,推广“王军恒调解工室”等示范效应,用最接地气方式解决群众法律问题。与中药材协会共同创作《本草法典》漫画展板将《药品管理法》转化为24节气养生法治故事。三是法治课堂讲深一层。依托“开学第一课”“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围绕风俗民情、农业时令,结合群众身边案例,用通俗易懂语言讲透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提升普法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辖区学校设立“彩虹之桥普法小站”,开办“小药童”法治夏令营,通过药博园实践活动开展法治启蒙,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法治种子”。
二、主要成效
(一)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成效显著。安国法院联合行业协会制定《药材交易纠纷快处规程》,完善“行业枫桥”机制。与协会共同选拔资深药商、执业药师、乡贤、法官等组成专家库,通过“四步鉴定法”:观察药材性状辨真伪、闻气味知产地、问工艺断优劣、切质地定等级就地鉴定处理纠纷,多起涉中药材案件,协会当场出具鉴定意见,双方达成和解后此案以调解、撤诉结案。
(二)服务发展大局效能全面凸显。安国法院定期与行业协会召开联席会议,针对金融机构授信不严、恶意催收、利息畸高,药材性状不一、品质参差等问题,给相关部门发送专项治理司法建议。处理某汉药业系列案50余起审理周期仅为10余天,平均审理周期缩短40%,社会效果良好。采用引入第三方会计公司作为“临时管理人”,实现企业盘活与债权人利益保障兼顾,目前某药业公司已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月营业额近百万元,累计偿还货款500余万元。
(三)司法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提升。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依托“王军恒调解工室”,在离婚财产纠纷案中,运用“1314”调解法,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双方及子女进行沙盘游戏(箱庭疗法)心理治疗(咨询) ,从情感修复与法律权益双重维度引导双方理性处理财产争议,不仅促成双方达成合意,还妥善解决了子女心理、抚养等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纠纷化解全过程。
三、经验启示
安国市人民法院特色“枫桥式人民法庭”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司法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司法为民:让法庭从“高高在上”变为“群众身边”;治理创新:以法治思维重塑基层秩序,助力乡村振兴;制度自信: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灵活性与生命力。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建,源于对“司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未来安国市人民法院将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借鉴好创新做法、培树好品牌亮点,及时回应群众诉求,避免问题积累升级,实现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审判质效的双提升,使“小法庭”成为基层善治的“大支点”。
——安国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慧